藝術介入社區,居民參與創作,最後會誕生出怎樣的地景藝術作品?

邁入第十個年頭的桃園地景藝術節,不只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帶領民眾探索桃園市各區域的地景風光與人文歷史,更希望透過藝術家與社區居民的共同創作,活化社區,促進藝文社群發展。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社區共創」策展人、星火燎原工作室執行長向家弘進一步指出,地景藝術不只是把裝置作品放在地景就好,更應重視作品創作的「過程」,亦即藝術進入社區後,社區民眾如何與藝術家進行有機的互動,讓社區產生質變。

向家弘表示,藝術家的想法非常天馬行空,但社區居民又不懂藝術家的語言,雙方溝通起來就很容易產生落差。這時候策展團隊介入其中,雙方才能接軌促成共識。

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共規劃了10件社區共創作品,當作品呈現給大眾,都希望能引動美感迴響以及對河兩岸的人、文、地、景、產有更多察覺,每一件作品對藝術家、在地居民來說都是亮點。如設置在月眉人工濕地池塘邊的〈粉紅泡泡〉,是由藝術家羅元鴻與大溪高中學生共創,以外來入侵種生物福壽螺作為主題,引導民眾去反思生態平衡的議題。

走在月眉人工濕地的池塘邊,偶爾可見粉紅色的福壽螺卵。藝術家羅元鴻與大溪高中學生在此共創〈粉紅泡泡〉,用軟性的藝術手法,引導觀賞者思考嚴肅的入侵種生物議題。

在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中,來自港口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Iyo Kacaw)感受到了蓬勃繁衍、生機茂盛的自然野趣,因此與至善高中木工科同學及民眾共創出作品〈自然中重生〉。從山坡草地拔地而起的球體結構,如同子宮,形成一股渾圓飽滿的能量空間,自然的能量注入子宮球體內包裹著的人,讓人類獲得療癒,重獲新生。

現在就讓我們透過策展人向家弘的引導,空中遊覽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社區共創」的作品,瞭解藝術介入社區的挑戰與多變風貌。

受球狀子宮空間包裹住的人類,獲得了來自自然的療癒能量,是藝術家伊祐.噶照與至善高中同學及民眾共創作品〈自然中重生〉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