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左下角工作室林芸仙,跟著大菁休閒農場的王國緯老師一同走在暖東峽谷步道。

在峽谷內也有福德祠,結構如同我們在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上所見之土地公廟,為七片石板搭建而成。對聯「宝護千家福,坑有萬人丁」,意指暖東峽谷石洞內為「寶坑」。

從福德祠步行不久,即可抵達大菁休閒農場,高齡81歲的王國緯老師便是大菁休閒農場的主人。大菁休閒農場1998年成立後,便配合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馬芬妹老師,精進藍染技術、供給染料,現在也提供藍染製作DIY、工藝品販賣、環境導覽等服務,記得請事先預約。

臺灣南北地理環境與氣候有別,北部多丘陵,爵床科的大菁最適合在背陽、潮濕的丘陵谷地生長。台灣種植大菁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荷蘭時期,當時荷蘭人需要染料,便跟原住民簽約委託栽種,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人從福建地區渡海來台,之後,藍染產業開始蓬勃發展。1880年淡水海關統計,台灣外銷的藍靛染料出口量為第三名,但因為染料價格高,出口總金額排名第一。1896年,德國的巴斯夫公司開始量產化學藍色染料,台灣的藍染產業受到嚴重影響,在20世紀初期大幅萎縮。

最後我們走讀暖暖市區,從現在的暖暖街、暖暖街16巷遙想當年暖暖商業盛況,並前往暖暖溪基隆和匯流處,看清法戰爭時期暖暖鄉勇奮力抵抗法軍入侵的精彩故事。

  • 暖東峽谷步道水尾福德祠簡介
  • 大菁休閒農場介紹
  • 大菁製作成染料之步驟說明
  • 台灣大菁產業發展史
  • 前往菁礐情境廣場觀賞菁礐
  • 暖暖老街走讀
  • 從順口溜談暖暖之繁榮景象
  • 清法戰爭周印頭率鄉勇抵抗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