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的某一個時期,我們會對鏡子裡的自己產生懷疑,而這個是我們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我們會自己在想像裡創造出一個朋友,我們透過鏡子裡面的自己認識自己與鏡中人的差異,認識我與他者的差異。再透過自我想像的朋友,認識他者與我們的相似之處,契合之點。我們透過自己,解離出自己與別人;同時我們透過認識別人,重新認識自己。也可以說是,他者,也不過是戴著自己面具的自己。而他人眼中映出來的自己,則是戴著自己面具的他者。所以,在相與面之間,在face(面)與phase(面相)之間,我們不斷地在解離與融合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此次展覽中,透過兩位創作者的系列作品以及一個劇團的行動表演來呈現出這種解離與融合的過程。在解離的過程裡,試著將展覽的各個細節以人生、人、生活的各個樣貌之中抽出各式各樣的元素,以此模擬人們初次在鏡中見到自己時,那種訝異卻又熟悉的感受。而在融合的過程裡我將整個展覽的空間與劇場的表演做出總結,在如此眾多看似分歧的作品格式裡,來歸納出人生與世界的各種生活樣貌,並從此鼓勵觀眾尋找自我的定位 – 而在不斷重複的 – 那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之中,那樣子的定位自然非一成不變,而是能夠透過不斷的解離與融合,在鏡中與鏡外,在自我與他者之間,隨時調整。

   在此次展覽中,利用郭敬耘的作品來表達時間長河裡,人類或自我的各種面相。其作品由《Store Erdkaufen》揭開序幕,由作者對某一小塊區域進行微考古開始,挖掘各種前人生活的遺跡,從史觀上,從地質上,從考古事實上來發現前人的生活足跡。同時使用這些發掘物製作為器皿,承載接下來人類所要生活的點點滴滴。利用這系列的作品來暗喻我們發現自我,接著將自我調整成符合社會生活之要求的過程。人類的基因裡總是留有前人的訊息,女兒有著媽媽的樣子,諸如此類,透過挖掘與再次形塑,拉開展出的序幕。接著他的系列作品,從探討人類生活的面相出發,從社區、空間,到討論臺灣拆遷後廢墟與《便當》的系列,都是從歷史感的方向,再現人們於某一個時段內曾經生活過的樣子,並透過現在到改變後的現在,也就是未來,再重塑生命的樣貌。

   以陳俏汐的作品,用另一個角度來詮釋自我認知的過程與衝突。她的《灰空間》系列打破二元對立的領域,看似黑白單色的作品其實是不同層次的灰階。在灰階裡,自我的面與面相可以不斷地更新、堆疊、毀壞再重製。利用其「手」的特徵來表現人面的各種情緒。一如用「手語」代替各種語言裡的聲調一般。《白空間》則是在灰階裡特意展示其留白的畫面,利用留白的畫面替觀眾留下一道想像的空間,而交由觀眾腦補的「自我意識」將作者的「空白意識」填滿。巧妙完成「想像中的朋友」的遊戲。

   最後則使用劇場的形式,讓觀眾體會到展覽的動靜之間沒有太大的分際。利用Phi劇團的演出,來展現每一個時期的「自我」,都是自我認知的一個過程,而透過這樣子的過程,以及與每一個「他者」的互動,其實都是在過度至下一個面相。也就是說,我們透過面與面的交流,從原始的面相進化到下一個面相。希望藉著最後的表演,以及過程之中的每一個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風貌,能夠向觀眾表達一個概念,而這也是我們在三歲的時候就知道、就一直不斷地在練習的概念:在鏡中看見的自己,是別人看見的我們的樣子。而我們看見的別人,卻是在反映著我們自己真實的樣貌。

展覽資訊:

展名: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翩翩”共融劇場

展期:2019.10.07 – 2019.11.24

週日 – 週一:09:00-17:00週二 – 週六:10:00-16:00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  – 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 680 號

官網:https://www.typl.gov.tw/ct.asp?xItem=249679&ctNode=1463&mp=1

除了本集節目,您還喜歡哪些節目呢?
請撥冗5分鐘填寫問卷,讓我們聽見您的聲音!
也別忘了在問卷中支持你喜歡的節目喔~

IC之音廣播收聽問卷調查】:https://rebrand.ly/6xvk4c
(調查時間:即日起至11/30

主持人陸潔民與十方藝廊董怡君女士及Phi表演工作室吳宗恩合照

“翩翩”共融劇場 劇照

“翩翩”共融劇場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