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衣冠服飾承上啟下,博採眾長,是我國古代服飾發展的重要時期。 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唐代紡織業很發達,能生產絹、綾、錦、絁、羅、布、紗、綺、綢、褐等紡織品,且絲織品花色繁多,光彩奪目。顯見到了唐代這時,絲織品的品種結構、圖案紋飾、印染技術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同時根據考據,唐代出現的緙絲技術,以本色生絲為經,彩絲為緯。以「通經斷緯」手法自由變換色彩,紋飾更加絢麗,極具藝術神韻。

1987年,對法門寺塔進行修葺的考古學家們打開地宮後,意外地發現了約七百餘件唐朝的絲綢製品。其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使得當時進行文物清理工作的專家們都不由發出驚嘆。這七百餘件絲織品幾乎囊括了唐代絲綢的所有品類,而且無論是綾羅綺紗,還是絹繡錦帛,每一件都是絲綢中的瑰寶。提花羅、紅錦,扁平細薄、平滑如紙的繚綾等更是上品。白居易的〈繚綾〉一詩如此形容:「繚綾繚綾何所似? 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