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在台灣和許多國家的產業,常常本於社會責任的負擔,在企業內部中啟動志工社團,參與社會各個層面的需要,當然,也獲得企業的支持和福委的幫助。但有很多社會上自己組成的志工和社團,他們沒有企業的背景,基於一個熱情的動機,開始付出時間、體力和專業,雖然是做樂意做的事,卻總是好像少了一個連結的平台,以及被鼓勵的機會!

這2年來,有一個為志工謀福利的平台,開始出現,好像是企業的福委會,凝聚了許多助人和被祝福的故事。「好事+」創辦人陳仁滄,一個從志工身分轉換成為志工謀福利的連結者,從義無反顧加入了故事媽媽志工團隊開始,一路認識了淨灘活動的荒野人、南寮慢飛兒的志工們、義消義警等,仁滄發現,原來有一群人在社會裹,默默的為這個社會付出自己的心力,但他們沒有任何福利,想起以前在台積電工作和做志工的日子,感覺真的很幸福,一張識別證,到處有特約。

於是仁滄希望有一個平台,可以幫這些志工們謀福利,讓這些同樣為社會付出,且無私的奉獻的人,一起為這些志工盡一份力,於是「好事+」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叫「好事+」?仁滄說:『「好事+」的「+」是加添的意思,代表我們每個人都為這些好事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在你我的周遭的好事盡一份心力,鼔勵更多參與做好事的志工,透過店家、企業的支持,讓好事更好,「+」就成了Plus,成就更多更好的美事。』在創辦期間,仁滄遇到一個癌症,一個中風,讓大腦語言區受到影響,但是,他的心沒有改變,他的行動沒有停止,他沒有停止過與志工、社工們的連結,繼續地邀請更多商家成為志工們的特約店家。

仁滄這樣的信念,也感動了大同國小愛心志工媽媽莊沂敏,一開始擔心行善的愛心會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到成為「好事+」第一個享用福利的會員,從大國國小志工媽媽,15年的志工累積,成為支持仁滄的鼓勵者,大同國小將近30位的志工媽媽,在竹東這個小鎮,傳遞了美善的社會服務。即使孩子長大了,沂敏仍然持續在付出,如今遇到為志工謀福的平台,雖然仍覺不可思議,怎麼有人要為志工作福委會,但是,看著仁滄邁開了信心的第一步,為著這些社會上可愛可敬的志工們努力,她想,這個社會企業平台,終將可以成熟和長大。

MENTOR經驗學:

好事+ 創辦人/陳仁滄

好事+創辦人陳仁滄,鼓勵這些為社會付出心力的社工、志工們,大家一起努力,每個人的負擔都不一樣,但是堅持在自己的岡位上,透過連結,這些好事一定會連在一起的!

 

好事+創辦人陳仁滄、大同國小愛心志工媽媽莊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