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民所得,一年曾經只有900美元。當年孫運璿、李國鼎透過政策,政府與民間積極推動工業發展,才讓台灣迎向了工業化,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

李家同校長也曾經舉過例子,國民薪資高的國家,特色就是工業相當發達,而且工業產品相當高規格。

為何說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在精密工業?所謂的「精密」是什麼意思?

台灣有哪些公司做得不錯?為何有些公司能在特用化學品等領域突出?台灣的優秀工程師從基礎做起,在哪些計畫已經看到成果?

但就整體而言,在教育、人才培育、工業發展上,我們的危機又在哪裡?說到要培養有學問、有實務經驗的工程師,我們的教育缺少了什麼?

台灣的基礎工業技術發展計畫已悄悄停擺?我們需要工業部嗎?為什麼?

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當下,請聽主持人沈春華與李家同校長的對談,從宏觀角度看台灣長期的經濟競爭力。同時,李家同校長也對此出版了完整論述的專書:《李家同談精密工業: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