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馬來西亞的温儀詩,目前在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擔任校長。儀詩的家鄉是在婆羅洲沙巴的山打根市,這個城市也被稱為「小香港」,多年前是一個繁榮的海港,最負盛名的就是新鮮美味的大明蝦、海鮮、燕窩等特產。更特別的是離山打根市約一小時行程的一個外島,建置了「海龜生態保護區」,專門接待少數旅客來體驗海洋生態-海龜的孵育。儀詩說,她最想念的家鄉菜就是一碗簡單的海鮮麵,因為這裡的人早餐都習慣吃上一碗熱騰騰又新鮮的海鮮麵。原來居住在海港連早餐都這麼的豐富美味,加上馬來西亞族群的文化多元性,食物烹調起來充滿各種幸福風味,真是得天獨厚的優勢啊!

      温儀詩校長是在大學的時候來到台灣就讀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因為緣分相牽,畢業後定下姻緣留在台灣生活。她笑著說適應新環境的秘訣,首先就要停止想念家鄉。「改變你的想法,才能夠改變你的生活!」天生樂觀的她在先生的陪伴與體恤讓思鄉心情得到療癒。同時溫校長也自創了「養樂多」的自我開發哲學。「養」:每當遇到各種挑戰與困難,都把它視為一種「養」分,並透過大量的閱讀找到抒發之窗,滋養自己內在平靜與穩定的力量;「樂」:無論任何狀況,都能保持感恩的心看待這些事情,讓自己不停止學習,「樂」學享受在其中。「多」:人生總是有許多無法意料的事情,然而「多」欣賞會讓自己卸下壓力,「多」包容則幫助自己換位思考,當開始同理對方的角度時,一定會化解許多誤會而從新展開新的視角與體會。

      當主持人問到,溫校長怎麼會想當一位老師呢? 儀詩笑著說,回想小時候很喜歡把妹妹當作自己的學生,每天在學校所學的新字詞,回到家裡就會依樣畫葫蘆教妹妹。小時候只是模仿老師的樣子,高中畢業後順勢申請師範教育竟獲得台灣國立師範大學的名額,真不敢相信自己是如此的幸運,未來還可以成為老師的樣子。然而成為正式老師之後,發現孩子們的學習困難,並非是知識性的層面,而是源自內在隱藏著許多不同的需求造成學習上的困境。因此溫校長總希望能夠從心理層面著手,幫助他們克服心中的障礙與害怕,用傾聽的心來理解孩子們真正的需求,協助他們更認識自己、建立學習的自信。儀詩說,成為老師最大的收穫,是不僅能感受分享知識的喜樂,更重要的是跟孩子們分享生命經驗,以至於自己可以持續的教學相長。她對於教學很熱衷,認為能夠成為老師很滿足。同時也很享受帶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的過程,每一堂課總是會想要透過有趣的方式,帶給孩子不一樣的學習經驗。

    儀詩分享自己考上校長是很偶然的機緣。但真的要去擔任校長一職的時候,她心裡卻是充滿猶豫與躊躇。她認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而且有一個最重要的決定是要放棄「雙重國籍」。對於這個重大決定,儀詩尋求上帝給予她指引。她說這段期間每天讀聖經或翻閱書籍,反覆出現一段經文-「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儀詩覺得這是上帝給予她最奇妙也是最清楚的回應,於是勇敢的採取行動實踐教育的理念,成為清華附小的校長。

   這幾年溫校長邀請國外學校例如:日本福岡雙葉小學,韓國春川大學附小、以色列拿撒樂學校的小朋友,還有飛越半個地球來到清華附小的史瓦濟蘭與賴索托的學生,與附小的學生進行國際交流。溫校長認為,國際化已經是台灣的常態,所以努力營造國際化的教育條件,將世界帶進附小,為孩子創造不一樣的機會,讓孩子能夠互相接觸、學習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這些年來國際交流的活動對於全校師生來說,每一場都是文化與友情的相遇,也是附小最具體實踐的國際教育!

    當問到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溫校長認為,當老師是相當高難度的挑戰,重點不僅在於老師專業知識的方式,更重要是老師的內心能量與特質,因為這是真正影響孩子的關鍵。在教師培育過程中,大部分的課程都在強化教學專業與傳授知識的策略,卻比較少談到如何促進教師與孩子互動的時候,老師需要運用那些心靈能量來領導、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們非常需要溫暖關愛他的老師,這是所有孩子長大後回憶老師的時候,都會提到一位溫暖的老師如何帶給她一生的影響與感動。因此,溫校長認為能夠給予孩子溫暖、彈性應變、同理孩子困難的老師,進而幫助孩子建立成功的經驗,使孩子的眼睛發亮發光,這就是一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