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科技法律人才正夯,請聽眾勤法律事務所 楊明勳所長分享。

台灣奇蹟思想起–工研院的小故事:面臨全球化競爭,科技律師在台正夯

「做任何事都要有熱誠,而且不忘初心。」眾勤法律事務所創辦人楊明勳執業至今超過二十五年,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他辦理過的案件多半與科技業有關,回憶起自己走上法律之路,源自於天生好打抱不平的個性,面對社會各個領域的不公不義,他總是懷抱著熱誠去處理,進而解決問題。

從很多年前起,楊明勳就發現台灣科技界的智慧財產權概念相對較弱,若有訴訟問題,面對其他先進國家的技術產業與法律團隊,恐怕難有勝算,因此決定投身於智財權的研究,以「科技律師」的身分為台灣科技產業貢獻己力,同時拋磚引玉,邀請更多律師投身其中。

「那時候,我身邊十幾個人雖然有法律背景,但都沒有律師執照,我是第一個有律師執照在工研院工作的人。」民國84年,楊明勳剛從台大法律系畢業,進入工研院法務室工作,白天上班、晚上自修,第二年就考上律師,成為院內首位以自修方式考取律師執照的法務人員。楊明勳原本對於智財權就相當有興趣,早期積極承接專利侵害鑑定委託的工作,成為律師後又接任訴訟部經理,處理各種相關案件,其中又以警政署與易利信的仲裁案最讓他印象深刻。當時,他在工研院擔任技術顧問,帶領的訴訟團隊居中協助,解開了仲裁金額高達24億新台幣的訴訟僵局。

一個律師菜鳥接到規模這麼大的案子,這機會實屬難得。楊明勳雖然壓力大,但因為擁有一群強而有力的工程師作為後援,讓這場訴訟打得更有力量,也給了他珍貴的啟示。「我發現很多專業都是跨領域的,如果同一個團隊裡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就可以彌補只有單一人力的不足。」該案讓他成長了許多,後來面對其他案子時,也因而有了更寬闊的視野和高度。後來,楊明勳離工研院、創辦「眾勤法律事務所」,為客戶處理國際訴訟糾紛,他總強調必須要和不同國家的律師合作。「以前台灣的律師處理案子都是單打獨鬥,但如果要處理大案子,就需要一整支專業團隊,才能把事情給做好。」

隨著時代演進,許多嶄新的產業、技術都可望邁向商品化階段,卻也常在這個階段面臨法律、智財等相關問題,此時若沒有優秀的法律團隊作為後盾,企業就可能蒙受不必要的風險。那麼,法律團隊該如何協助企業打出漂亮的勝仗?「其實每個案子都不一樣,我們要先釐清所謂假象、表象和真相。」楊明勳指出,許多問題的表面往往是「假象」,或是看起來像真的、卻往往只是「表象」,律師必須與客戶深度商談、要求提供相關文件,判斷對方所言是否為真,藉由法律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能進一步挖掘出「真相」。

除了理性之外,許多細節也需要以感性處理。「有時候從感覺出發,更能看見問題的本質。」楊明勳表示,人在很多時候會被假象、表象所欺騙,因此要仔細、謹慎、多方地觀察,才能真正釐清案情,如此「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僅從證據、資料來判斷是否符合法規,也必須以宏觀的角度來觀察國際、政治等外在情勢,最後為客戶打一場真正的勝仗。

「我們需要更多懂科技、也懂法律的科技律師,一起面對國際的挑戰。」幾年前,楊明勳到清大科法所任教,與學生分享執業以來的實務經驗,他認為面臨全球化競爭,台灣必須成為能見度更佳的科技島。「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選擇律師這條路,這條路上也不應該只有我一個人!」展望未來,楊明勳對法律界有諸多期許,他將培訓更多商務、智權法務領域的科技律師,提升國內企業法律水準,也為科技產業提供更適切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