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奇蹟思想起–工研院的小故事:周怡君分享工研院的小故事

人才是國家重要的資本,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驅動能量。工研院產業學院新任執行長周怡君指出,台灣的產業轉型缺口,最需要優秀的人才接棒,才能讓知識、技術得以傳承。產業學院設計課程以「學習者需求」為核心,不僅提供學習者最需要的知識精華,更透過數位學習平台,建立學員和講師之間的互動管道,讓教、學之間激盪出更多火花。

 

產業學院成立十年來,一直都以「培養產業人才」作為最重要的任務,希望透過新的技術、新的科技發展,將知識帶到業界,觸動整個業界的創新轉型。周怡君執行長表示,目前台灣面臨「數位轉型」,這正是各行各業都要面對的壓力,舉凡少子化、高齡化,這些人口組成的改變讓青壯人口愈來愈少,但台灣還是需要提升勞動力、生產力,也需要更多知識,才能夠支撐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現在很多的整合正在發生,各行各業都需要跨領域的人才,所以產業學院一直都很努力,要扮演好溝通橋樑的角色。」

 

周怡君執行長以機械業為例,當機械業要智慧化、自動化時,需要有合適的軟體、PLC的控制,就必須讓這些控制成為軟體加上硬體的整合。因為知識浪潮瞬息萬變,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技術被開發,也有新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有哪些知識是被多數人需要的?研發人員必須不停追趕變化。所以,產業學院辦理課程時,十分著重「技術型」跟「整合型」的發展。

 

「以新竹來說,一個半導體業要發展,牽涉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了,包含設計人才缺乏、製程上需要改進,要用AI改進整個生產流程,材料方面也需要研發,還有後端的封測⋯⋯每一個產業的研發人才,都必須持續精進自己的技術,才可以走在最前端。」周怡君執行長認為,其實很多領域都有技術需求,自然有許多人都渴望學習,但再好的知識都必須經過完善設計,才能清楚明瞭、有條不紊,構成一張有系統的知識地圖。目前,產業學院的學程領域包含「精密機械與光機電」、「電力電子及資通訊」、「環境工程及化工材料」、「生技、醫護及農業」、「商管及文創設計」、「餐旅及觀光休閒」等,不僅適合精進技術的基層員工,也適合高階人才進修,每年都能訓練出將近兩萬人次的學員,成效斐然。

 

周怡君執行長並指出,台灣的企業普遍面臨接班不夠順暢的問題,企業組織要持續發展,就必須有一套設計完善的組織發展,從初階、中階到高階,培訓之路設計得順暢,才能確實培養所需人才,讓員工理解公司、也理解產業變化,更具有前瞻性,看得到未來的新方向,面臨每一波市場的變化。

 

產業學院長年專注於加速培訓知識經濟所需人才,同時深耕人才政策研究、人才發展培育。「所以我希望把這條轉型的路鋪好,利用更多載具,讓使用者在需要的時候,都能很輕鬆地得到需要的知識,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再花個十年,我們都還可以繼續做下去,因為知識會不斷地更新。」展望未來,周怡君執行長期許產業學院持續提供整合加值的企業人才服務,對外培育產業技術人才,更積極扮演產業人才議題的協助者角色,提昇台灣科技產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