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但你瞭解海洋嗎?

我們的海洋現正面臨許多問題:人類過度撈捕,使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與數量快速減少;海水攝入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pH值逐漸降低;優養化讓下層海水缺氧,造成生物無法生存;工業廢水與垃圾廢棄物進入海洋,幽靈漁具在海中繼續纏繞捕捉魚類……種種問題,讓我們的海洋生病了。

為了瞭解問題的嚴重性,長期關心海洋議題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於2018年提出了「島航」計畫,以船隻遶航台灣,在台灣東北、西北、西南及東南海域,包含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51個測點,進行海洋的體檢。如同人類體檢會檢測胸部X光、尿蛋白、膽固醇等,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出的海洋體檢,是針對塑膠微粒、水下聲景、溶氧量三個項目進行檢測紀錄。

其中,塑膠微粒問題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持續關注的議題。雖然海洋廢棄物問題長期引發討論,環保署也展開限塑政策,但國內對於台灣海域塑膠微粒的現況調查卻十分缺乏,因此基金會自發性進行第一筆全台海域塑膠微粒調查。51個測點的產生方式,是選定重要河川出海口、觀光遊憩活動或漁業活動頻繁以及相對乾淨的海域,測站距離海岸最遠大約三公里,亦即在沿海的範圍。

執行長林東良指出,2018年島航計畫選定的51個測點,所採取的樣本都發現有塑膠微粒,可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2019至2020年繼續提出「島航普拉斯」計畫,持續監測塑膠微粒問題較嚴重的東北、西南海域,並以季為單位進行調查,一年進行四次。關於塑膠微粒的研究方式與研究結果,我們將在下週節目詳細說明。

至於第二個檢測項目「水下聲景」,其實淺層海水有非常多聲音,除了水流聲之外,不同型態的海床、地區,也可能有不同的生態系組成,發出不同的聲音,加上船舶、工程等人為噪音,形成不同的海洋聲景。

要收錄水下聲景,當然需要特殊的防水錄音器材,下方圖片便是有線的水下麥克風。目前有許多業者推出不同規格、功能的水下麥克風、錄音機設備,包括有線、無線,或是能收錄不同頻率範圍的聲音。除了研究記錄之外,工程領域如要監測離岸風力發電設施開發產生的水下噪音,也會使用水下麥克風。

為了錄製乾淨的水下聲景,必須先將接好水下麥克風的手持錄音機裝入防水盒後,綁在浮球上,將麥克風置於水下約2至3公尺深度,並請船長將魚探機關閉、引擎熄火,或是暫時駛離測站,以免收錄到自己船隻的聲音。

林東良表示,島航計畫所收錄到的水下聲景,除了大多數為水流聲之外,部分西岸地區也收錄到槍蝦的聲音、瓶鼻海豚的叫聲,在繁忙的高雄港外,收錄到吵雜的船舶運行聲,二仁溪出海口也收錄到附近漁船魚探機的聲音。

在「溶氧量」方面,由於溶氧量跟水質優劣有關,檢測不同海域水質狀況,記錄溶氧量數值,能夠成為之後研究水質的核心資料。這次島航計畫所得之檢測結果,河口區域海水的溶氧量較高,與推測結果相同。

本集節目前進花蓮,邀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告訴您2018年「島航」計畫的緣起,以及水下聲景、溶氧量兩個項目的調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