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蝕本頭家,無蝕本辛勞」字面意思說,從前有虧錢的老闆,沒有虧錢的員工。 「蝕本」就是虧錢、虧本;「頭家」代表老闆或雇主;「辛勞」現在叫做員工。因為農業社會的生意人比較厚道,不管有沒有賺錢,工資都一定要按照約定支付給員工,所以才會有這句俗語「有蝕本頭家,無蝕本辛勞」。

舊社會中其實還有不少關於「頭家佮辛勞」的台灣諺語,例如:「頭家量,辛勞福」,員工還可以「食頭家」、「夥計無煩無惱,吃到店倒」、「食,毋驚頭家窮;做,毋驚長工死」、「貧惰頭家,無搰力辛勞,做人若貧惰,一世人袂快活」…等。

現代企業體是老闆和員工共存共榮的命運共同體,不但有「蝕本的頭家」,也有「蝕本的辛勞」,如果不好好維護企業形象,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讓員工了解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教導一些管理處事的技巧和知識,員工自然也就有參與感,共同關心企業的發展。聽俗語、學諺語「俗語若會通,事業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