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零售業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數千年,但像《木蘭詩》中揭櫫的傳統零售型態,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轉型,百貨公司開始出現? 隨著西班牙的Zara興起,被紐約時報稱為世界上破壞力最強的零售公司;到阿里巴巴創造一年13.5兆營業額,直追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的14.5兆,甚至逼近台灣一年經濟總產值17兆……國際的零售發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在台灣本地,因應社會人口結構的變遷,業者陸續發展出哪些多元的零售模式?有哪些趨勢值得注意?請聽新竹遠東巨城購物中心董事長李靜芳,為您帶來全面性的觀察,並分享台灣零售業浴火重生的知名案例:新竹巨城寶貴的成功經驗。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涵蓋的議題包括智慧服務、零售業、觀光旅遊、餐飲、文化創意及青年創業等議題。 大家都知道,我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是服務業涵蓋的範疇,服務業產值占台灣整體產值的 70% 以上。因為互聯網及行動通訊的興起,服務業的經營方式及效益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服務業的智慧化,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因此,我們前兩個禮拜邀請台大管理學院陳鴻基教授來談智慧服務。

過去幾年,可說是台灣零售業重要的轉折點,內有社會結構改變、外有電子商務衝擊與快速時尚大軍壓境的夾擊。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新竹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李靜芳董事長,在未來兩集節目跟大家剖析台灣零售消費市場的演進、目前現況及未來的挑戰與契機。 來賓李靜芳董事長(以下簡稱李):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彭:李靜芳董事長畢業於美國北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會計系,並擁有美國會計師資格。李董事長於1997年加入遠東集團,任職遠傳電信13年間,帶領團隊併購和信電信、入主全虹通信,曾經突破易付卡銷售通路限制,於便利商店銷售電信虛擬門號,並榮獲遠見雜誌電信產業服務業第一名。

李董事長自2003年起,除擔任遠傳業務暨服務執行副總,亦進入遠東百貨擔任董事。2010年徐旭東董事長指派成立「遠東零售事業開發規劃總部」,她擔任執行長,開創新猷,設立超過22萬坪的新一代City系列大型購物中心,計三家:包括從無到有的新北市 Mega City 與台中 Top City,及聽眾朋友們最熟悉,荒廢多年的風城購物中心浴火重生、成為桃竹苗第一家百億大店的新竹巨城Big City。

李董事長本人即擔任 Big City 遠東巨城購物中心董事長,領導遠東零售最大賣場之營運。在李董事長領導之下,Big City 整合虛實通路、數位策略以及物業管理,成績斐然;2015 年以超過 220 萬次的打卡數,成為全台打卡數最多、討論度最高的單一零售通路。所以今天邀請她來談零售業,是最適當的人選。

我們知道零售業涵蓋的範圍蠻廣的,除了大家熟知的百貨之外,包括量販業、超市、便利商店等等都是零售的範疇。所以希望請董事長先帶我們回顧一下,台灣整個零售市場的發展,以及它的演進過程。當然也希望能夠看看,國際的零售潮流是怎麼樣進展的。

1. 國際零售消費市場的演進 李:謝謝彭教授。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因為生活需要,零售業就已經存在。但一直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大躍進的推動下,才正式開啟了第一階段的轉型。1851年,在法國巴黎開出的第一家百貨公司 Bon Merché 就是最好的代表。這個成功的百貨公司,很快就被英美許多國家所仿效,大家開始在一個大型建築物裡,集中千萬個琳瑯滿目的商品,一次滿足客戶的需求;節省過去需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時間。

第二階段是1930年之後,陸續出現郵購、超級市場、價格低廉的量販店、Category Killer等(Category Killer譯為品類殺手,指營業面積較大,但商品類型較少的連鎖專賣店,在台灣常見的有3C賣場、連鎖藥妝等,因為它們在專業的商品類型上提供更多的單品選擇,受到消費者歡迎,故可能「殺死」那些經營同類商品的小商店)。

這些有系統的連鎖集團,為因應投資市場與時代的需求,開始國際化布局。因為,有大把銀彈的 PE Funds(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者,已不希望這些零售業者一直侷限在單一或國內的市場。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立於1975年的西班牙品牌 Zara。紐約時報曾稱它為世界上破壞力最強的零售公司,從設計開發新產品到將貨品擺上全球的貨架,只需兩週;Zara開始顛覆整個零售業的營運模式,也將IT資訊彙整與分析發揮得淋漓盡致。

1990 年,網路時代揭開了第三個階段,中間雖然歷經 .com 泡沫,但過去 10 年,網路科技快速進步,開始將零售產業推向無國界、虛實並存的全通路時代。阿里巴巴2015年的總交易額達到13.5兆台幣,它更宣稱,今年會超過有54年歷史的全球零售霸主 Walmart(沃爾瑪)的14.5兆,也逼近台灣全年約17兆的經濟總產值。短短 13年,阿里巴巴就成功地將資訊科技融入零售商務成為龍頭。後續我們再來談互聯網對零售的挑戰,與業界的因應。

2. 台灣零售業的發展與演進 李:現在,我們先回來談台灣零售的發展,應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講起。這時期正值嬰兒潮,後來又趕上台灣經濟起飛,錢淹腳目。而在零售業,可能受日本殖民的文化因素等影響,台灣的日系風格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如雨後春筍一家家冒出。1980年後,當歐美零售連鎖開始國際化布局的同時,台灣又出現了萬客隆、吉安、TESCO(特易購)等大型量販店。

之後的台灣零售業,因便利商店普及的特殊性,成功串起金流及物流,網購市場反而比國際更早成熟,如大家熟悉的雅虎奇摩。其實雅虎奇摩出來的時候,阿里巴巴根本還不存在。而過去兩三年,4G行動通訊快速帶動智慧型手機普及,加上FB及 Line 等社群的加溫,都正顛覆台灣零售的經營模式。

3. 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對零售業的影響 彭: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提到,因為網路的興起,物聯網、電子商務等等已經改變了零售業,甚至整個服務業運作的型態。但社會結構的改變,也跟零售業息息相關,包括台灣的少子化、高齡化,還有所謂的單身化等等,都影響到零售業的發展。 李:沒錯。 彭:您在從事零售業的經營上面,怎麼看待社會的變遷,造成零售業的改變? 李:是的,台灣與國際一樣,近年也深受少子化、老齡化、個人化的衝擊,而這些轉變,也逼著零售經營必須跟著轉型。

首先談少子化,台灣自 2000 年生育率就非常低,2010年差不多只微幅超過 1%,等於現在父母一輩子只生一個小孩,或有些頂客族根本不生。現代人生得少也生得晚,小孩是家裡的寶,投注的金錢與心力相對較多,當然也因此衍生出新商機,如高端精緻玩具,寓教於樂的兒童體驗式課程都漸漸興起。在百貨商場裡面,現在包括親子餐廳、兒童遊樂區、手作體驗營、美食街兒童桌椅、親子廁所、哺乳室等,都是基本設施。據我們的觀察,少子化並非讓兒童親子市場萎縮,而是轉換成更精緻、更Life Style(生活式)的體驗模式。

另外,我們都知道,台灣正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目前65歲以上佔總人口 14%,再過10年,台灣將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超過 65 歲。許多人打趣,老人家「新事記不住,老事忘不掉」,這一大群高齡人口,會需要零售業提供完全不同的商品、服務與購物空間。

這時候真要感謝科技,帶給零售許多轉型、延伸觸角的機會。除了App自動提醒補貨、上傳購物清單、送貨到家,免去老人家忘記或提重物的煩惱外,賣場內設置藥局、藥劑師,到處有放大鏡,建構明亮、無障礙、寬敞的購物環境等,都是基本配備。

此外,也要感謝FB等社群帶來的便利,熟齡族很容易可以跟老朋友連絡上,舉辦同學會。未來如「我們的那時、此刻」懷舊商品、保健食品、熟齡社交活動、交誼休閒規劃等,都會更夯。這些都是零售業需要考量及規劃的方向。

台灣除了不生,還有不婚。資策會推估 1990 年後出生的女性將有3成無子女、4成無孫子,也就是所謂的「9034」現象。現代人教育程度較高,經濟獨立,也有人認為結婚未必是幸福的代名詞,一個人可以有更多餘裕追求個人興趣及喜好。針對這些自我主張比較強烈的族群,商品當然要更多樣化、可客製化、小包裝化。餐廳需要配置個人獨立式坐位,餐點設計要有所考量,讓一個人也可以自在消費。

近年,現代人對家人的定義也開始不同,家庭成員中有毛小孩的愈來愈多,單身族更興起養寵物的風潮,各式寵物相關的精品家具、寵物餐廳、美容沙龍等,都要應有盡有,才能擄獲全齡毛爸毛媽的心。未來,零售業需要具備「寵物友善」的設施,才能因應整體「毛經濟」的盛行。

早期,零售業以家庭市場結構來規劃賣場及商品,一站式購足。而現在,必須要顧及各族群的需求。在實體方面,要增加體驗式商品;在虛擬世界,要因應全通路時代,提供多元服務,並且要與時俱進跟著新科技應用來發展。

4. 台灣零售業消費行為及營運管理模式 彭:前面您談零售的發展與演進,也提到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對零售的影響。接下來請您跟我們談談,這些演進跟變化,對消費行為及零售業的營運管理模式,帶來怎樣的影響 ? 李:可以分成以下三方面來談: ➢ 台灣零售深受日美文化影響

我前面提到台灣百貨零售業,受日本殖民影響很大,再加上台灣跟日本的社會人口結構,從少子化到老年化演進也非常相似,絕大部分都是學習日本的經營模式。從民國21年第一家菊元百貨,民國68年第一家7-11,到日系超市,台灣的賣場經營、商品調整,幾乎都跟日本同步。

另外,國外留學回歸台灣的人口,也帶動零售業態的改變。例如美式量販店 Costco(好市多)、美式速食與精緻餐飲,連最近熱門的Outlet(名牌暢貨中心,原本定義是販售過季名牌商品的賣場,但現在逐漸朝向綜合型的商場發展),也有三井日式及華泰美式兩種,顯示台灣零售深受美日文化的影響。 ➢ 餐飲成商場顯學

剛才說的,是文化風格型態面。在消費行為方面,值得提的是餐飲及快時尚。民以食為天,餐飲早已成為零售商場的顯學,每逢假日或特別節慶,百貨商場餐廳幾乎一位難求;各國餐飲集團的設點趨勢,由街邊店大舉移往百貨商場。原因除了人潮聚集、停車方便之外,整體餐飲內外空間及專業的物業管理,包括排煙、油汙處理等,都是吸引業者進駐的原因。

結合商場體驗、聚會、休閒的消費優勢,餐飲進入百貨商場的比例逐年增加,由原本占整體業績的2成,已提升至3成,成為主要業態。商場從早期平價美食街,到哈日風潮下的各種日式餐飲,近年來跟著韓劇發燒的韓國餐飲,港式飲茶、歐美甜點、美式牛排,還有主打高價位的米其林星級餐廳,都陸續進駐,顯示台灣消費者具有多元化的高度需求。 ➢ 快時尚百家爭鳴

2010年底,第一家日本 Uniqlo (優衣庫)在台北開幕,短短5年,其他所有國際知名快時尚也大舉進入台灣,包括西班牙Zara、瑞典H&M、美國 GAP、Forever 21、日本GU,韓國 SPAO、MIXXO 等,都紛紛進駐,形成國際快時尚在台灣百家爭鳴的戰局。因為這些快時尚店面所要的面積非常大,所以無論百貨公司也好,購物中心也好,動線規劃也必須跟著改變。

當然,百貨公司的品牌結構,也因此有了相當程度的轉變。近五年,台灣百貨公司女裝營業額從 520 億下滑至330億,這些高毛利女裝占總業績的比例,從原本近2成,腰斬至不到1成。因此目前台灣零售業,除了受電子商務的影響外,就屬快時尚侵蝕最大。消費者也因此慢慢改變習慣,從以往只選擇日系品牌,轉變為可以混搭、營造個人風格、以購買CP值高的商品為原則。加上近年整體薪資成長不高,電商低價服飾及實體的快時尚,就成為小資族的首選。

5. 零售業發展對生活型態之影響及商機 彭:除了飲食變得相對重要,加上快時尚進入台灣市場外,零售市場的商品及型態,還有那些顯著變化可以與我們分享? 李:以下有2個新的趨勢發展值得注意: ➢ 便利巷口超市及軌道經濟

前面我們談到,台灣家庭結構正在變化,消費者不再需要大包裝商品,重視食安,喜愛生鮮食材、在地農產品等現象,都迫使量販業必須調整,改變包裝、增加精緻進口與本地商品、布局小型店。過去15年,整體超市成長2倍,去年總營業額已達到 1,804 億,與同時期只成長4成的量販業,總營業額1,829 億相比,已經不相上下。

我想,各位聽眾應該已經注意到,小型量販超市不只進駐百貨購物中心,也開在社區巷口,甚至直接在便利的捷運轉運站或三鐵共構的建物裡,這個也顯現台灣的軌道經濟已經開始成形。 ➢ 生鮮食材新藍海

另外一個消費趨勢,是生鮮食材的電子商務。全台灣約有 600 萬戶家庭,每戶每月食材費用約 8,000 元,代表台灣每年有5000億的食材市場。而生鮮商品的購買頻率高、重複率也高,我們注意到,目前已有許多不同特色的電子商務平台,磨刀霍霍,準備搶奪因消費型態及人口結構改變,而創造出的新鮮食材藍海市場。

6. 新竹遠東巨城購物中心策略發展及成功經驗 彭:我們大家都知道巨城購物中心從開幕到現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已經發展為桃竹苗第一家,而且是唯一的百億大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功經驗,是不是跟我們分享一下? 李:好的,謝謝主持人。首先,在此要特別感謝桃竹苗的聽眾,謝謝大家如此愛護支持遠東巨城。

巨城從籌備規劃的階段,我們就作足功課,掌握桃竹苗消費趨勢及人口結構變化,清楚地將巨城定位為「家庭全客層」。我很清楚,荒廢多年的商場要浴火重生,除了要完全杜絕風城當年失敗的三大魔咒:商品、賣場動線跟交通問題,我們還必須創造一個耳目一新、全然不同的商場。 商品面,我要求三件事:第一、要擁有桃竹苗最多品牌;第二、600 多家廠商要一次到齊且同時開幕;第三、其中3成品牌的廠商,必須是首次進駐桃竹苗區。這樣才能讓顧客感覺到,巨城是全然不同的商場,讓顧客不用再大老遠到台北、到台中去購物了。 另外,我們重新規劃動線,填平不必要的挑空,善用寬廣面積,極大化娛樂、教育的空間,規劃大型全客層室內遊樂與健身,也引進桃竹苗第一間iMax電影院,因為我們知道竹科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力,娛樂當然也得是最高科技的。我們還發揮創意,投資異國主題造景,比如說七樓的舊金山造景,四樓的小吃街有日本江戶時代的風格,有台灣老街,現在我們又加了一個法國巴黎,讓餐飲小吃的娛樂體驗更精采,全家人得以消磨一整天。

第三個魔咒,就是最頭痛的交通停車問題,我堅持引進桃竹苗區的停車場第一個採用的「在席偵測系統」,也就是說顧客一停進來,看到燈號是亮紅的還是綠色的,就知道那邊有沒有空間。我們也修改車輛進出的動線,模擬再模擬,找顧問公司進來分析,讓我們的賣場有三千個停車位,一天至少能夠轉三輪,也就是巨城一天的胃納量大約一萬部車。實際上,現在幾乎也是每個週末大概有一萬部車子。我們也廣設近1000個CCTV,隨時掌控車流與人潮,不是只在場內設置,甚至包括附近設有紅綠燈的路口。

另外,遠東巨城還有一個關鍵成功武器,是5年前,我們大膽投入粉絲經營,要求團隊抓住FB興起的浪潮,善加利用社群網路、即時行銷。巨城目前已擁有25萬粉絲,累計超過230萬次打卡數,居台灣第一,也是討論度最高的單一零售通路。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利用數據,分析顧客行為,將數位能量轉換成含金量;去年週年慶前,我們對粉絲作線上調查,提早預測促銷商品、來店禮的喜好度,協助廠商調度貨源、安排動線,整檔業績成長6%,遠優於業界的平均2%。 彭:更進一步,據我的了解,新竹巨城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購物的場域,它已經變成一般民眾活動交流的平台。 李:沒有錯,遠東巨城一年大概要辦三百場的活動,舉凡勁歌熱舞、音樂會、學生發表,甚至於文藝展出、簽唱會、簽書會,還有攝影、畫畫、各種學習等等,種種不同的活動。當然還有公家機關、弱勢團體的活動,都把我們這邊當作是一個場域。不過還是要謝謝所有聽眾的支持,給我們不斷創新跟求變的動力,遠東巨城會繼續加油。 彭:其實我有更高的期許,很希望巨城能夠創造「巨城的傳奇」,也就是說,它變成桃竹苗地區民眾共同生活的一個交集的地方,大家對巨城有共同的記憶,而且分享巨城成長的傳奇。 李:是,這也是我們對自己的一個期許。希望遠東巨城是在我們桃竹苗區,聽眾在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或者是生活、成長的過程當中,美好的一個地點,在那裡受到啟發,然後留下一生非常珍貴的回憶跟記憶。

彭:當然我們更希望,巨城如果能夠打造出這樣的一個傳奇,也可以變成台灣所有零售業共同追求的目標,變成台灣的一個典範。 李:我們也希望,謝謝。 彭:今天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告一個段落,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新竹巨城購物中心的李靜芳董事長,到節目來談零售業發展的過程,以及因為台灣社會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對零售業營運的影響。當然也非常感謝她分享新竹遠東巨城的成功發展經驗。我們下個禮拜還是要請李董事長,繼續跟我們談整個零售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跟成功的策略。